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津输水30亿立方米 成为天津城镇供水主水源

 央广网天津8月26日消息(记者贾立梁)2014年12月12日,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;12月27日,引江水正式进入天津。截至2018年8月24日,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平稳运行1300余天,累计向天津市安全输水达30亿立方米,全市14个行政区、910万市民从中受益。通水三年多来,引江供水量不断加大,到2017年,供水量已超过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的70%,引江水已成为天津市城镇供水主水源。

  天津市是资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,属重度缺水地区。引江通水前,城市生产生活主要靠引滦调水解决,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要靠天吃饭,地表水利用率接近70%,远远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,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。引江通水使天津市在引滦工程的基础上,又拥有了一个充足、稳定的外调水源。有效化解了城市供水“依赖性、单一性、脆弱性”的矛盾。引江通水以来,全市总用水量和城镇用水量均呈稳步增长,全市用水总量由2014年约26亿立方米增加至2017年27.5亿立方米,城镇用水量由14亿立方米左右增加至17亿立方米左右,外调水供水量由约10亿立方米增至11.6亿立方米。引江供水区域覆盖中心城区、环城四区、滨海新区、宝坻、静海城区及武清部分地区等14个行政区,除北部的蓟州区、宁河区,基本上实现全市范围全覆盖,910万市民从中受益,水资源保障能力实现了战略性突破。

  引江通水以来,水质常规监测24项指标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,氯化物、硫酸盐等指标大幅低于引滦水源,水质波动平稳,耗氧量维持在2.0mg/L左右,叶绿素、藻类计数、总磷指标也大幅低于引滦水,水质明显优于引滦水。由于引江水耗氧量、叶绿素等影响产水工艺的指标上优于引滦水,自来水厂出厂水的浊度大大降低,管网水浊度指标也明显下降,市民饮用水口感、观感得到全新提升。

  同时,引江通水为生态补水创造了条件,2016年,天津市首次通过子牙河退水闸利用引江水向海河补充生态水量,截至目前,累计利用引江水向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生态调水5.96亿立方米。同时,由于引江水有效补给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,替换出一部分引滦外调水,有效补充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,同时水系循环范围不断扩大,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。三年多来,天津市河道水质明显好转。2018年上半年,天津市“水十条”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已上升至50%,比2014年上升25个百分点;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25%,比2014年下降40个百分点,超过国家考核目标。

 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输配水要求,按照《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市内配套工程总体规划》,天津新建了一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,中心城区供水工程,滨海新区供水一期、二期工程,曹庄泵站工程,西河原水枢纽泵站工程,西河原水枢纽泵站至宜兴埠泵站原水管线联通工程,尔王庄水库至津滨水厂供水工程,引江向尔王庄水库供水联通工程,北塘水库完善工程以及北塘水库维修加固工程等10项输配水工程已建成生效,工程质量全部达到设计要求,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%,优良率保持在90%以上,安全生产始终稳定受控。这些工程的投入使用,使中心城区、滨海新区、宝坻、静海城区及武清部分地区等区域实现了引江、引滦双水源覆盖,进一步完善壮大了天津城市供水工程体系,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。目前,天津正在加快实施王庆坨水库工程、宁汉供水工程和武清供水工程,力争尽快建成投入使用,以便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,进一步扩大引江引滦供水覆盖范围,提高人民生活水平。

相关产品

评论